畫是什麼?有人說是一種藝術,有人說是一種自我表現,對我來說畫是一種「意念的傳達」,每個人生來都有繪畫的能力,只是後天的培育在加上一點天賦罷了,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良好的後天環境與繪畫的志向,也因此並非人人都能走上這條路。
其實畫畫就跟唱歌一樣,是需要經年累月的練習的,不要因為畫得醜就討厭他,很多人歌唱得五音不全還不是唱得大家震耳欲聾!沒錯,很少人不喜歡唱歌,因為唱歌並不會被「藝術」化;但是畫畫就不一樣了,一旦被認為畫得醜或不入學院派之流,就會被貶抑甚至嘲笑,批評完全沒有藝術細胞。
也難怪敢唱歌的人多,敢畫畫的人卻少了…
我只能說這是台灣教育體制與傳統觀念落後所導致的結果,繪畫最早就是一種意念的傳達,為了紀錄而產生的一種表現形式,「藝術」這兩個字在現代已被誇大、膚淺化,搞得這麼複雜做什麼?跟這兩個字攀上邊好像自己的層次就提高了,腦細胞有變多嗎?生命有獲得實質的提升嗎?也許有,但大多都是自己幻想的。
畫畫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表現出自己的意念,模仿、基本功練習、抄襲或隨機(無目的)作畫,嚴格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,無意義的畫自然就更難有什麼藝術價值,舉個例來說,一名5歲幼兒所畫出來的塗鴉,是比一般大專院校美術系學生所做的基本功練習,遠來得有藝術價值;因為小孩子的畫多半是有意義的,你問他這幾條線是啥,他可能會說這是彩虹,而那個有三個眼睛的怪東西是外星人之類的,太小的孩子不需要多做練習也能畫出很有趣味的畫,正因為他們沒有任何制式的基礎,所以能畫出比成人更具想像力的作品。
也因為小孩子不懂啥是「藝術」,所以他們無所畏懼,敢畫,才能畫出東西。
「美與醜」是加入制式化的規矩與技術後的產物,也就是所謂的繪畫技法,這些東西並不是不重要,但台灣的教育把它看得太重要了,所產生的後果就如同上述,畫得「醜」了就喪失自信,不敢再畫了,一個人若不敢畫畫,就少了一個出口,一個表達自我、抒發情緒的出口,除了可惜還是可惜。
別讓台灣這個落後的傳統觀念限制了你的天賦,畫畫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,能力的好或不好能靠練習來補足,無法彌補的僅僅是那顆畏懼之心罷了。
※一幅畫的靈魂能滋潤感同身受的人,一幅畫的價值能滿足愛慕虛榮的人。
撰文/多摩畫室 東老師